Search

~成人時間的精準度~



第一次學到「時間」的概念是什麼...

  • Share this:

~成人時間的精準度~



第一次學到「時間」的概念是什麼時候,大概是小學吧。那時候以為時間是一個很精準的東西,幫助掌握生活的工具。但成長的過程中,和人類交往的經歷讓我學會了成人的時間概念是模糊的,是一種委婉、一種禮貌、一種體面,必須學會解讀。否則按照小學裡學的時間概念,會發現自己天天被騙,愚人節每天都過。有些人在你的生命中來來去去,教會了你一些事,這就是長大。

/

在成人的腦袋裡,除了面試、訂餐廳、牙醫門診之類不精準拿捏會伴隨後果的情況下會準時之外,其餘無傷大雅的場合大概都是很粗略地切割。一小時60分鐘大概可以粗分成5分鐘、10分鐘、15分鐘、半小時,這幾個時間長度最常被隨口說出,像膝反射一樣自然,也最需要用社會經驗、對於對方的了解等等去判斷背後的意思,沒法從字面上解讀。相反的,這些時間以外的時間是可信的,如1分鐘、3分鐘、18、41分鐘等等。

/

而在做基本解讀時還要考慮到對方用的是「內」還是「後」,前者是可信的,例如「5分鐘內」,懂得用「內」的人是有基本時間觀念的,應該好好珍惜,不要隨便放手。但如果用的是後者,就要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成人的時間概念。

/

再來,可以從「多久後出門」以及「多久後到」這兩個語境當例子🌰:

/

「多久後出門?」

/

5分鐘後出門:

他已經準備地差不多了,但還沒有收好包包、檢查妝髮、跟寵物說掰掰、檢查空調、關電視(關掉前還要再把自己喜歡的頻道再瀏覽一次)在鞋櫃前猶豫一陣。於是,大概8分鐘左右會出門。

/

10分鐘後出門:

準備已經完成八成,但是頭髮還沒抓或是口紅色號還沒確定、還沒定妝。還沒有收好包包、檢查妝髮、跟寵物說掰掰、檢查空調、關電視(關掉前還要再把自己喜歡的頻道再瀏覽一次)在鞋櫃前猶豫一陣。於是,大概20分鐘左右會出門。

/

15分鐘後出門:

基本上只換好衣服而已。還需要半小時。

/

30分鐘後出門:

他還沒起床,被你的訊息或電話聲驚醒,只是不想讓你生氣,同時高估了自己準備速度,情急之下脫手打出30分鐘後出門。再給他45分鐘到1小時滾出門。

/

1小時(或以上)後出門:

請建議他不要出門了。

/

在同縣市、大眾運輸1小時之內可到達的距離情況下「多久會到?」

/

5分鐘後到:

他剛出捷運站、剛下公車或正在迷路中,不管怎樣,他已經很靠近你了,再等他10分鐘。

/

10分鐘後到:

在半路上,通常10分鐘後到的意思是10分鐘後他會離開交通工具。因為下了交通工具後會給人一種已經到了的錯覺,所以你必須加上對方步行的時間,大概上加3到5分鐘不等。

/

15分鐘後到:

他還在車上、捷運、公車上,總之還在移動中,從另外一個YouTube、追劇或聊天視窗跳過來。如果相約地點是陌生的,他其實不知道還需要多久,也有可能自己還在哪都不知道,反正15分鐘聽起來還在合理範圍;如果相約地點對他不陌生,他距離下車點大概還有兩個捷運站的距離。

/

30分鐘後到:

他才剛出門,1小時內會到,然後第一句話可能是「天啊,今天什麼日子,路也太塞了吧!」

/

1小時後到:

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,只說明了他會來,還不如換個浪漫一點的方式說,例如:「我在月亮上升到天空45度角時會出現。」或是「在夕陽親吻你右前方的山頭時我會抵達。」

/

在路上了:

不說時間,直接就說在路上了,其實才剛關上家裡大門或根本還在家裡,尤其如果對方是太陽雙子,上升風象,根本還沒出發的機率可以往上加五成。

/

成人的世界大半的時間都在追逐時間,所以在放鬆時只想放逐時間,所以別怪我們這些大人對時間漫不經心。最後,寫完這篇大概再15分鐘後我就要出門了。
#郝慧川
#郝慧川的社會課

⭐️到IG關注慧川👉🏻 https://instagram.com/haohuichua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你好,我是郝慧川,目前出了兩本書。 第一本《跌倒沒關係,沒人看見就好》,第二本《懂得藏起厭惡,也能掏出真心:30堂翹不掉的社會課》。第三本書名會多長,我不敢想。
View all posts